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出行成为缓解环境压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其居民出行方式对碳排放影响深远。我院化心实践队怀揣着探索与担当,踏上了调研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状况的征程。本次实践深入城市各个角落,以线上问卷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的出行信息。他们不仅发现了低碳出行理念在城市居民中的践行成果,更挖掘出背后隐藏的诸多难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份调研,探寻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 “困” 与 “策”,思考如何为绿色出行助力,为地球家园添彩。
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生活与绿色出行已然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击愈发凸显,特别是交通领域所释放的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洞悉城市居民在践行低碳出行的实际情况,寒假期间,我院化心实践队以“绿色先行,一‘碳’究竟——探究城市居民低碳出行之困与策”为旗帜,开启了为期数十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征途。
调研主要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也包含了深入实际的考察,3000份线上调查问卷能够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率地收集数据,而2000份访谈则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实践性。调查对象包含各个年龄段的城市居民,13.8%的城市居民在18岁以下,60.9%在18-30岁,13.6%在30-45岁,45-60岁占7.9%,剩余3.8%的为60岁以上。调研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同时也包括企业员工、政府人员以及少数自由职业者。
根据实践队精心收集的调研样本数据,通过仔细分析整理调查问卷,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展现出他们对此理念的高度认知和积极态度。在日常出行方面,他们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和步行,这两种环保且健康的出行方式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公交车和电动车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作为低碳出行的有效补充,它们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调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家多年来不懈倡导的低碳出行理念,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这充分说明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在进行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实践队逐步洞悉了居民出行的重重困扰,这些困扰不仅关乎日常生活的便捷性,更直接反映出推广低碳出行中遇到的挑战。首要难题是现有资源难以全面契合居民的实际需求,造成了诸多不便。步入新时代,新能源汽车凭借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以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优选之一。然而, 新能源汽车价格昂贵,充电难等问题却如影随形,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不仅充电桩的数量相较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显得捉襟见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而且充电桩的分布不均衡难以覆盖所有区域,尤其是偏远城区。调研结果显示,在城市中心及老旧小区,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远超供给,导致充电桩资源极度紧张,车主们常常面临长时间排队等待的窘境,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增加了出行的不便。其次,公交车班次匮乏也是居民出行的一大难题。由于公交车班次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导致许多居民频繁遭遇等待过久的抱怨。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者,交通拥堵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秉持低碳出行的理念,部分居民转向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然而,需求的激增促使共享单车在城市中大规模投放,却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尤为凸显,不仅破坏了市容市貌,更让交通拥堵雪上加霜。据调查,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车辆随意停放,不仅占据了公共空间,更让交通秩序变得混乱不堪,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当然在访查过程中,实践队不只是知道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困难,也通过交流了解到居民的一些建议和期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第二,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如提供购车补贴、建设更多充电桩等以逐步代替传统燃油车的运行。第三,加强公共交通管理如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控制尾气排放,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给予扣押和强制报废等,同时推广新能源车。第四,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绿色出行。
从木轮牛车到智能电车,从征服自然到与自然共生,这场发生在21世纪中国城市的绿色出行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信调查的结束不是低碳出行的终点,未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为创造更加清洁、舒适和可持续的出行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