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朗博士在Organic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化学化工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5浏览次数:10

近日,Organic Letters(《有机化学通讯》)在线发表了有机化学教研室陈绪朗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Double [8]Helicene Featuring a Dibenzo[g,p]chrysene Core: Synthesis and Chiroptical Response”(以二苯并[g,p]屈为核心的双[8]螺旋烯:合成及手性光学响应)。陈绪朗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黄小欢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龚汉元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这是该博士今年在非平面共轭分子领域发表的第三篇高水平论文。

螺旋烯(Helicene)在诸如有机电子学、手性光子学、生物成像、不对称催化以及自组装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已从单[n]螺旋烯拓展到了多[n]螺旋烯。通过改变核心结构、螺旋烯单元的数量及其空间排列,可以精细地调节多[n]螺旋烯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这为开发先进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该项研究中,他们通过基于二苯并[g,p]屈的前体物质进行肖尔(Scholl)反应,实现了8个碳-碳键的构筑,成功合成了含有两个[8]螺旋烯单元的双[8]螺旋烯1。随后,使用魔蓝([(4-BrC6H4)3N]SbCl6)对1进行氧化和氯化反应,得到二价阳离子盐[1–Cl]2+•(SbCl6-)2,进一步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验证了其螺旋结构。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对1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18 nm。其对映异构体展现出了独特的手性光学性质,吸收不对称因子|gabs|的值为 5.11×10-3,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的值为7.1×10-4。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展示了少数以二苯并[g,p]屈为核心且具有显著圆偏振发光(CPL)性能的双[8]螺旋烯的例子之一,突显了其在先进手性光学应用方面的潜力。

Organic Letters是1999年由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出版社发行的国际期刊,主要报道有机化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4.9。


论文信息:

Double [8]Helicene Featuring a Dibenzo[g,p]chrysene Core: Synthesis and Chiroptical Response

Xu-Lang Chen*, Zhao-Yi Cheng, Zi-You Zheng, Si-Qian Yu, Bai-Qiang Liu, Cai-Yue Zhao, Jia-Qi Liang, Chunyang Zheng, Xiaohuan Huang* and Han-Yuan Gong*

Org. Lett., 2025, DOI: 10.1021/acs.orglett.5c01261.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orglett.5c01261


© CopyRight 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黄石市磁湖路11号 电话:0714-6515602 邮编: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