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我院星“核”追梦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发布者:化学化工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124

近期,我院星“核”追梦宣讲团分小组深入学校周边社区暑期托管班,面向不同年龄学生开展“两弹一星”发展史及形成的伟大精神、核工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核能相关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讲工作。宣讲工作得到了社区和托管班负责学院的大力支持。

7月8日,宣讲团成员王宇欣走进师院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为6-12岁儿童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核能科普宣讲活动。王宇欣以“核能是什么”“核能的神奇用途”“核能安全防护”为核心展开讲解。她先抛出“你们觉得核能像什么?”的问题,用孩子们熟悉的“会发光的能量球”打比方,结合卡通动画演示核反应的基本原理,把抽象的核反应转化为易懂的动态画面。宣讲尾声设置了“核能小问号”提问环节,孩子们纷纷举手发问:“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我们身边有辐射吗?”“核能能做零食吗?”王宇欣用“核电站有三层‘防护罩’”“阳光也是一种辐射”等通俗解释一一回应,还用“香蕉等效剂量”的类比方法,直观展示了生活中的辐射值。通过问答互动,她巧妙纠正了“核能很危险”的片面认知,引导孩子们理解“可控核能是安全清洁能源”的科学理念。

7月9日,宣讲团成员段晨蔚走进王家里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开展宣讲。段晨蔚现场以古筝演奏《东方红》引入,随后共同观看卫星发射的珍贵影像,现场响起阵阵掌声。第二部分深入讲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历程,从科研团队组建到戈壁滩上的艰苦攻坚,通过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工作者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第三部分聚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的事迹,其隐姓埋名17年、捐出全部奖金的感人事迹让听众动容。

7月9日,宣讲团成员李金凤走进桂花湾社区,为社区6-12岁儿童带去了一场生动鲜活的“两弹一星”精神思政课。课堂上,李金凤从世界核武器国家科普切入,引入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重点讲述了郭永怀先生的感人事迹:从海外求学的卓越成就,到冲破阻挠毅然归国,再到隐姓埋名投身核事业,直至为国家科研事业献出生命……通过郭永怀先生的事迹,自然引申出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引导小朋友思考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课程最后通过“听了郭永怀先生的事迹,你有什么样的感悟?”这一问题来结束课程,鼓励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引导小朋友们树立远大目标,积极投身学习,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力量!

7月14日,宣讲团成员郭堃炜走进黄石市警娃驿站开展宣讲。她从“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切入,用动画短片展示了原子弹研发时科研人员在艰苦环境中攻坚克难的故事,接着用“小太阳的能量”作比喻,讲解了核能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对比煤炭、水电等能源,说明了核能的特点。宣讲中特别设置了“核能小实验”互动环节,孩子们用简易装置模拟核裂变链式反应,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能量传递的过程;“科学问答竞赛”则围绕研发故事和核能知识展开,答对的小朋友获得了科普绘本奖励。这些环节引导听众既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也对核能的科学原理及安全利用有了直观认识,在心中种下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承载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由学院遴选16名优秀学生组成的星“核”追梦宣讲团将于近期前往社区、中小学开展主题宣讲,向听众大力普及宣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号召大家铭记伟大精神,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求索创新的精神本色,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CopyRight 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黄石市磁湖路11号 电话:0714-6515602 邮编: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