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我院星“核”追梦宣讲团走进阳新县部分中小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发布者:化学化工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1浏览次数:126

7月19日,我院星“核”追梦宣讲团分小组走进排市镇中心完全小学、排市镇明德小学、排市镇初级中学等3所中小学,面向不同年龄学生开展“两弹一星”发展史及形成的伟大精神、核工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核能相关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讲工作。宣讲工作得到了各学校和文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的大力支持。

    

陈锦添、李军和谭琳焯3位同学走进排市镇中心完全小学,分别为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宣讲。陈锦添向学生讲述了“北山万年级工程”,这是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关键实践,需将核废物安全埋藏于地下数百米稳定地质体中,实现长期隔离。她以北山戈壁上的胡杨作喻,讲述一代代北山人在恶劣环境中克服路途遥远、物资匮乏等困难,默默坚守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深受触动。谭琳焯先让学生猜想“什么是人造太阳”,并通过近年来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引出“能源”话题,先给学生们介绍了能源是什么,随后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哪些,通过以上内容引出核能的概念,并开始为学生介绍核聚变和太阳的联系。李军以“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为切入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场景,逐步引出核能在当代的应用价值,重点阐述了核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广阔发展前景。随后,他借助示意图和动画演示,用“原子世界的能量释放”这样形象的比喻,科普了核能产生的微观原理,以及压水堆、沸水堆等常见核电站的通用工作机制。

    

    

张琬婷、姚雨晴和任锐3位同学走进排市镇明德小学,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宣讲。张琬婷以视频形式展示了核能的基本概念,让同学们对这一神秘又强大的能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将话题引入公共安全领域,详细讲述安检技术的由来与发展。她从最初简单的金属探测说起,逐步讲到如今利用核技术实现的复杂安检系统,使对核技术守护世界安全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任锐以居里夫人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有需要被我们了解的事,我们多了解一份,那么担心害怕便会少一分”破题,从什么是核辐射、无处不在的核辐射、核电站保护、历史上的核事故以及核技术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宣讲,通过让学生们充当起小小建筑师,让学生们从一名建筑师的身份来思考核电站的建造要考虑哪些方面,然后再给出核电站的建造需要注意的事项。姚雨晴则详细介绍了“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技术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如何通过“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177组燃料组件堆芯等十大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突破历程,解释了这些创新在提升发电效率和安全冗余上的原理,让大家直观感受科技突破的硬核力量。

下午,以上6位同学和在排市镇初级中学开展支教工作的覃思湘会合,为排市初中的七至九年级学生开展了宣讲。覃思湘从郭永怀、王淦昌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入手,详细讲述了他们如何冲破重重阻碍回国效力,隐姓埋名扎根戈壁,最终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故事。覃思湘特别提到郭永怀在飞机失事时仍用身体保护绝密资料的壮举,以及王淦昌甘愿隐姓埋名17年,只为国家核事业的无私奉献,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激励他们学习科学家们“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其他6位宣讲员将上午宣讲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后面向初中生再次进行了宣讲。


© CopyRight 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黄石市磁湖路11号 电话:0714-6515602 邮编: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