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化学化工学院青苗语润实践队的成员们化身语言使者,返回各自家乡热土,开展了一场深入基层的普通话推广问卷调研与实践活动。队员们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广东温婉的水乡到西藏辽阔的高原,从湖北热闹的市集到云南宁静的村寨,她们用脚步丈量乡情,用专业赋能沟通,在乡音俚语中精准探寻普通话推广的痛点与需求。
队员们深入家乡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商铺集市,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问卷内容覆盖不同年龄层(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职业背景居民的普通话使用频率、学习意愿、实际困难及对推广活动的期待。截至7月23日,实践队已累计回收有效问卷2510份。初步分析显示,中老年人交流依赖方言、公共服务领域普通话使用不均衡、部分家长对幼儿普通话启蒙重视不足等成为普遍现象,为后续精准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街坊邻居聊天,还是家乡话顺口,学普通话怕用不上。”队员黄殷在广西乡镇走访时,真切感受到老一辈的顾虑。
针对问卷反映的中老年群体需求,在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的队员们走进老年活动中心或村民家中,开设“普通话移动小课堂”,内容聚焦就医问路、智能设备操作等实用场景,一对一耐心辅导,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与“语言鸿沟”。
在广东的队员彭霜向当地商户发放《推普宣传手册》,并现场示范教学,强调使用标准普通话对提升服务品质、吸引外地游客、拓展线上销路的重要性,获得店主积极响应。
青苗语润实践队此次返乡行动,不仅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更是一场充满青春智慧与乡土情怀的推普实践。该实践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全国共1000支团队入选重点团队。该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组织开展,旨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